鉴赏:玉器上的龙纹
2025-10-18 09:34:01 欧冠世界杯
汉代,蟠螭纹为眉上竖而内勾,眉毛浅,若隐若现,眼眶外侧略有下坠,鼻梁出现细线划纹,身体与战国时期相比没有大的变化,只是尾部出现两个卷云纹组成的尾巴。另外,蟠螭纹有时也出现三条腿。
南北朝时期,蟠螭纹的眼梢稍长且有弯度,嘴边两腮多有凹槽,有的刻有浅细而柔软的长角,头上有的长角,有的无角,腿短,前腿一般只有一个,故也是三条腿,有时前腿也伸出一点作为第四条腿,尾部粗壮,尾部的卷云纹较以前宽了一些。
唐代,蟠螭纹的颈有人字形,脊有阴刻线,有的在腿部大胛骨的关节处刻有类似云纹的纹饰。
宋代,蟠螭纹最大的特征是鼻子下有一条很宽的阴线,好像凹槽一样,这是以前各代都没有的。
元代,蟠螭纹的头额宽而高,眉、眼、鼻、口都集中在整个面部下方,仅占面部的三分之一,颈项低下,许多地方已被毛发掩盖。
明代,蟠螭纹的变化很多,头型较元代为短,眉、眼大多由面部中央勾出,眼形很多,形象有爬行、上升、伏形、盘旋等,气势磅礴,形态美观,有的螭身上正中部位还突出有锋芒的直楞线。
到了清代,蟠螭纹进一步发展,出现了以前各个时期所不具备的纹饰。
2、夔龙纹(kui)
夔龙纹是一种最早出现的龙纹,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的玉器上,但是玉器上的线条要比青铜器上的柔和,并且多与人面结合在一起,阴刻线除了单线之外也有双刻线。我国玉器上的纹变化很大,战国和汉代是菱纹的兴盛时期,以后逐渐消亡。
3、饕餮纹(tao tie)
4、虺(hui)纹
虺是传说中一种有剧毒的小蛇,凡在玉器上琢有小蛇一类纹饰的,便是虺纹。很多地纠缠蟠绕在一起,便叫作蟠虺纹。
《释玉》曰:“小曰虺,大曰蛇。”可见虺属蛇类。古代玉雕上的触纹,大多无足,有的雕一只头,有的雕两只头。实际上古代人画蛇画龙,有的有足,有的则无足。无足蛇固为蛇,有足蛇则像俗说的四脚蛇,当属蜥类了。
5、虬(qiu)
虬也称蟠虬、虬龙,据《说文》记载:“虬,龙子有角者,”可见就是古代传说中龙生的九子之一,但是它头上没有角。虬纹便是没有角的龙纹。
这些神奇的动物再用几何纹饰表现出来,更增加了儿分神秘的色彩,再同玉制礼器相结合,就起到了一种通民神、通天地的作用。
虬纹也是古玉器造型和装饰常用的纹饰之一,如仔细对比,就会发现虬纹与螭纹、饕餮纹、夔龙纹等兽类纹饰有很多共同之处,这可以说都是古代龙纹多样性的反映。
【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】
温馨说明: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,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,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,敬请原作者见谅!如有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,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。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,敬请注明出处。谢谢合作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